2024-10-26 18:08:16 | 创造网
创造网(https://www.czcsw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小白”参加国考全流程详解,记得收藏!的相关内容。
公务员作为编制内的公职人员,因其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而受到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式,因此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选择加入考公的队伍中。那么作为首次参加国考的“小白们”来讲,首先需要了解的便是国考的基本流程,为此,小编特意进行整理,希望能够给准备参加国考的你带来一些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国考报名流程
1.登录国考网站
考生可在报名期间登录局网,国家报名网址:国家公务员局( www.scs.gov.cn )。点击进入国考专栏:
2.进行注册
无论是否参加之前的国考,重新报名都需要先进行注册,考生点击“注册新用户”即可跳转填写信息。
填写注册信息:
在填写“考生注册信息”表时,“密码”、“姓名”、“身份证”等信息的录入一定要准确,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次,切勿重复注册!
安全问题是忘记密码找回时要回答的问题,最好设置熟悉的,你一定知道答案且不会文忘记的。
注册信息中的“考生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3.填写个人信息
注册成功之后点击进入登录页面跳转到考生登录界面,考生重新登录就可以进入报名系统进行报名了。
在正式选报职位前,要先填写完整考生基本信息。
在填写“ 考生基本信息 ”表时,要如实填写。
基本信息填写注意事项
“政治面貌” 如已经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学生,可直接选择“中共党员”选项,按照中共党员要求的岗位进行报考;入党时间填写成为预备党员的时间。
“人事档案存放单位” 2022应届毕业生填写学校名称即可,已经工作的社会考生根据档案存放单位或人才市场填写。
“毕业时间” 即为具体的毕业日期,2022应届毕业生如无法确定具体毕业时间,可填写预计的毕业时间,如:2022年6月30日或2022年7月1日均可,不可超过7月31日,国家公务员规定需在7月31日前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户籍所在地” 即为户口本或身份证上的地址。
“基层工作经历” 按照实际填写。
“通信地址” 填写你确认可以收到的地址,一般2022应届毕业生通信地址填写就读高校即可,已经工作的考生填写工作单位地址或家庭住址。
“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 有相应的经历则在对应处打钩,没有则不要点选。
“奖惩情况” 填写在校期间个人获得的荣誉及表彰,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技能竞赛奖等等。
“既往病史” 原则上填写“无”,如有较为重大的疾病,并且医院有相关记录,则如实填写。
“实习经历” 填写在校期间的相关实习经历,原则上最好有相关实习的证明,如果没有实习证明的相关实践实习经历也可以填写,不影响审核及之后的录用,没有则填写“无”。
请注意,应届生和非应届需要填写的信息是不同的,应届生多了几项需要填写的内容:论文情况、学科成绩。
“ 论文情况 ”指在校期间的论文发表、期刊发表情况,考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填写,在校期间的毕业设计及论文可不用填写。2021届考生填写毕业论文情况,如尚未开题、已经答辩等。
“ 学科成绩 ”主要填写在校期间的专业科目成绩及部分公共科目成绩,为让用人单位能够更好的审核自身是否符合该岗位专业报考条件,尽可能多写一些专业课的成绩,有助于用人单位通过专业科目判断是否符合报考要求,成绩填写方式:机械设计,93;机械原理,92;。如有补考或重修,请填写补考或重修过后的成绩,不要填写之前挂科的成绩。
注意:标*的为必填内容,但为了不被退回补充材料,还是尽量每项都填写。
4.选择报考职位
点击保存之后再点击进入个人中心就可以开始选报职位。注意,此时考生还是可以修改个人信息的,如果觉得信息有误,可以点击“修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如果无误,那么进行“职位填报”!
建议按代码选择职位会快,在“部门代码”和“职位代码”中输入2023国家 公务员职位表 中的部门代码和职位代码(二者缺一不可),即可查看你所要报考的岗位相关信息。
可以点击右下角收藏职位,把你的待选岗位收藏起来,在个人中心的“职位收藏”栏可以查看“待审查人数”和“审查通过人数”等信息。界面如下:
如果你已经确定要报考的岗位,可直接查询岗位后点击“职位提交”,即可成功报名。 创造网
职位确定提交报考后,即可等待审核。在审核未通过之前,考生可以更改报考岗位,点击“撤回修改”即可将原来报考的岗位撤回,审核通过以后,考生不得改报其他岗位。
5.查看结果
考生成功提交确认岗位报考后,不等于已经成功报考。 要时刻关注资格审查结果 ,资格审查结果有三种状态“通过”、“不通过”、“退回补充资料”, 显示“通过”说明已经成功报考该岗位。
如果已经提交岗位进行审核或审核已经通过,则不可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请考生务必确保个人信息准确无误。
后续要关注报名确认及缴费、上传照片、打印准考证等事宜。
报名成功了并不意味着能参加考试了,考生还要及时上网进行报名确认及缴费,上传照片等事宜,在考前还要提前将准考证打印出来,以备考试之用。
(二)国考报名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以上便是“国考报名全流程”的全部内容,当然大家在备考过程中,有任何不懂的问题或者疑惑,欢迎随时点击右下角聊天框和我沟通,也可以关注“ 公务员考试网 ”,了解最新备考资讯。
以上,就是创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国考只能是应届生报名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创造网:www.czcswd.com国考必须是应届生吗国考没有要求必须是应届毕业生,即使毕业后几年无业或者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后也都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但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部、委、署、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招考条件相对严格,一般均要求全日制本科应届、历届毕业生,部分职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和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时间相对
“小白”参加国考全流程详解,记得收藏!公务员作为编制内的公职人员,因其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而受到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式,因此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选择加入考公的队伍中。那么作为首次参加国考的“小白们”来讲,首先需要了解的便是国考的基本流程,为此,小编特意进行整理,希望能够给准备参加国考的你带来一些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一)国考报名流程
国考报名时非应届生实习经历不写可以吗不可以。原因:考生在职,需要以在职人员身份报考,需要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否则不予报名。此次招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扩展资料:国家考试的入学要
高三学生是不是只能在学校报名高考吗?结论是,高三学生并非只有在学校才能报名参加高考。他们可以选择以社会考生的身份自行报名,但这意味着他们无法报考军校或仅限应届生的学校。学校统一报名通常更为便捷,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则建议通过学校报名。自行报名高考需要准备身份证和户口本。具体步骤有两种:一是直接在学校报名,选择一个班级,学校会在发放准考证时通知你领取;二是直接去当地招生办,以“社会生”身份
国考税务局报名条件1、国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搭升年龄: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3、遵纪守法: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散枝粗主义制度。4、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5、学历: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6、个冲镇人能力: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
23届毕业生考24年国考还算应届生吗随着社会对毕业年份定义的不断演变,应届生与非应届生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23届毕业生是否可以报考24年国考,成为了一个讨论热点。现行的公务员招考政策并未直接禁止23届毕业生参与,而是根据毕业年限和工作经验有所区分。2018年及以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应届硕士研究生均在招考范围内,而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在符合条件时也可报考。对于23届毕业生而言,
国考只能报一个岗位吗是的,国考只能报一个岗位。考生在进行报名时,只能参加一个工作职位的考核,是不可以参加多个工作职位考核的。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必须是一致的,否则是无法参加考试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不可以报考多个岗位,否则是违反纪律行为的。1、报名后招录机关在对报考人员报考信息进行资格审查之前,报考人员可以更改报考职位。报考人员报考某一职位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不可再报考同一职位
应届生高考报名条件首先,参与高考报名的考生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是遵守国家法律的公民。其次,报名者必须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学习课程,或者具有同等学历,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完成了相当于高中教育的学业。再次,考生的身体状况需要符合相应的健康标准,这是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考试的重要条件。高考,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所有完成高中教育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必须
2024-08-30 02:02:15
2024-09-25 23:38:12
2024-08-16 12:54:55
2024-08-03 07:47:37
2024-09-08 04:57:23
2024-08-02 00: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