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08:56:58 | 创造网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又一大创举,近代英美文官考试录用制度的灵感都来自科举。科举使来自寒门的有才之士可以有机会被公平公正的选入国家管理机构,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国家政权运转输送新鲜的血液。这跟如今社会,更多的人通过公平公正的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是非常相似的。但古代科举跟现在的高考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
科举制度从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开始,一直到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科考史持续了1300多年,状元一共才出了600多个。平均每两年才出一个状元,这个难度是相当可怕的。不像高考,高考很多省份的题是不一样的,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状元,省状元之间还没啥竞争。古时的状元考出来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工作,也就是说可以直接进入宰相班子给宰相当秘书,而现在的高考状元还只是为了进入一流名校进一步求学。
从考试流程上来说,科举制度要复杂的多,到了明朝时期,科举制基本上形成了4级考试制度,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一级比一级难。最难的殿试第1名才是状元。两者的难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像范进50多岁中了举人,高兴得要发疯。要知道当时举人的录取率是100人中才录取3~4个人。高考一本大学的录取率也比这个要高很多。考进士的难度那就更高了,明朝276年历史,考中进士的人只有24,000多人,平均下来每年只录取90人,也就是全国前90名,现在清华每年在各个省的招收人数都不止这个数。
科举三年才轮一次,这次错过了,一等又是三年,人生有几个三年,而高考每年如期举行。科举考试的地位要远远高于现在的高考,只要科举考试通过了,你就是一个官员,即便当下没有职位,也可以拿到国家的俸禄,地位自然高人一等。高考就不一样了,只是为了进一步的深造学习的选拔性考试。
创造网(https://www.czcsw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的相关内容。
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情况录取率为6%。
一、科举制度的概念
唐朝科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宋朝科举有进士、明经科目,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熙宁兴学 ) 。明清科举改为八股文。
科举制度的主要科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
科举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礼部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省试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二、考试科目
各朝科举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
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考试形式
一、墨义
墨义即笔答,考官根据经文出题,考生笔答该句经文的前人注疏或上下文。有时采取口答的形式,就称为口义。
二、帖经
帖经,就是考官任取经典中某一段,用纸条贴盖其中数字或数句,令考生背出来,类似现代填空考试的办法。
三、策问(时务策)
考官就当前时务提出策问,考生书面作答。唐科举各项中,明经科取士最多。但最荣耀尊贵的,却是进士科。
唐朝初期的进士科考试为“时务策”五条。时务策涉及国家现实问题,使读书人从故纸堆中爬起来,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设计解决办法。
四、诗赋 创造网
诗赋,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进士科加试帖经若干条和杂文二首,至此,进士科形成了杂文、帖经、策问三场考试制。杂文泛指诗、赋、箴、铭、表、赞之类,测试文学才华。唐玄宗开元年间,杂文二首便明确定为诗、赋各一首。
以上就是创造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创造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创造网:www.czcswd.com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科举考试作为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制度,其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它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超越了帝制时代,具有现代性。如今的高考,虽然在形式、性质上不同与科举,但内在的含义大致还是一样的。那么科举与高考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哪些方面又是不同的呢?相同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是两
哪几届湖北省高考状元在天门中学?天门中学的“状元摇篮”称号是是来源于秦牧的一篇文章,当时天中的高考成绩特别好!一个班考上大学的人数比有的市(当时还是县)总数还多!特别是高考录取率全国只的10几%时,有一次一个班47人竟考上45人上大学!是金凌云班,他还一直以此为豪呢!古代的科举状元和现在的高考状元哪个更难考因为隋文帝设置了科举,然后就有了状元、榜眼、探花,当然在古代县、省的第一名都有不
古代科举制与高考的异同相同点:其一,都是人才选拔制度。两种制度都是我国不同时期最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其二,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在传统中国社会里,由于官僚的身份不是世袭的,而一个官僚在退出仕途之后,在传统中国约定俗成的财产继承方式的制约下,他的田产又在数个儿子中均分,这样,其后人则很容易在二三代以后又下降为平民。而平民又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从而再次进入上述地主、士绅
高考成绩公布古代科举是如何公布成绩的?高考可以说是每年中都会有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多年的苦读,通过一次高考得到了验证,而考试结束之后,成绩公布更是令人期待。不过在古代,古人也有比现如今的高考更为严苛的科举考试,而且在考试之后,同样也会公布成绩,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做“金榜题名”,说的就是那些考得好的,名字登上了“金榜”的。那么,古代的科举又是如何进行成绩的公布的呢?“金榜题名”是人生
古代的科举制和现在的高考有什么区别,状元相当于什么职位?中国的科举制是隋朝开始实行的,历史上第1位“状元”,是唐武德年间诞生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它的考试模式有一点像今日的高考,不过除了这一点,科举和高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一个是古时候的选拔人才制度,一个是当下社会的选拔人才制度,这两种不同考试制度的第一名,都会获得“状元”称号,那么古代的状元郎,放在现代又是什么学历呢
今年上大学,但高考没考好只能上华中科技大学,这时候该不该复读?高考没考好只能上华中科技大学,该不该复读我个人建议你还是安心地上华中科技大学吧!理由如下:一、时间因素。人的这一辈子很短,能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已经是很厉害了,中国顶尖重点大学,应该知足了(除非它没有你想要的专业)。放弃复读,相当于给你节省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似乎在你的人生中很短,当我们掐指一算,人生也就短短几十个秋
中国古代教育史你想要的是中国古代教育史,那么就请从头看起(比较多,我适当删减给你转载一下):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舜时,设庠为教,分下庠,上庠,七岁入下庠,庶老为师,十五岁入上庠,国老为师。我们从上古时期就非常重视教育。先秦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春秋时期,孔子办学,开启了私学教育。夏商时期的情况是这样的
高考改革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三十年(二)上海是怎样取得高考自主权的高考反思“全国那么大,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是‘西欧’水平,有的还停留在‘非洲’状况。10亿人民一个大纲,祖孙三代一本教材,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中国应该有多本教材,应该有很多种教育模式”把上海高考的命题权从教育部拿过来,实现自主招生,这是我当(上海)教育局顾问时的“得意”之举。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的高考曾
2024-08-30 02:02:15
2024-09-03 17:39:49
2024-08-03 07:47:37
2024-10-25 06:04:50
2024-03-25 11:00:54
2024-08-02 00: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