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如何选科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创造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新高考如何选科
新高考的三大特点
取消文理科,实行“3+3”(语数外+选修3)
外语2次考试机会,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
选考科目“6选3“(浙江“7选3”)模式分析:
(1)取消文理分科,选考科目“6选3”直接关系到高一高二的选择。
(2)分层教学、按需分班,信息化手段运用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方向。
(3)突破原有文理分科的壁垒,出现文理并选的多样组合
(4)选择性变多,决策难度增大
以前觉得找工作是大四才要考虑的事情,现在职业定向是高一就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面对“6选3”如何选择
分析:
(1)除非偏科特别严重,物理、
化学最好至少选一个;
(2)地理、生物至少选一个或两个,可以减轻高三的负担
(3)避免受选科覆盖率的困扰,看好各意向学校此专业的选科要求
(4)竞争再小也不一定能拿到高分,注重兴趣爱好,没兴趣的学科,
据2018年数据统计,对于选考科目,学生的选择如下:
1、物理
虽然选考物理可以选择专业的范围非常大,而且名校对物理的青睐愈加明显,但是选考物理的人数并没有想象的多。
原因有两点:第一,原则上讲,机械、电子、土木这类专业,物理无疑是最对口的科目,但是部分高校出于招生的考虑,扩大了选科的范围,加入了化学,甚至生物等科目。虽然选考物理的选择余地最大,但如果放弃物理,选择另外三门科目,其选择面综合起来,未必比选物理小。其次,物理难度大,对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都有较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评估判断,不能简单说,选择物理就可以上名校。
2、化学
总体认可度很高,杭州市第一,在上海也在第二梯队(与生物、历史差距很小),比较符合预期。
化学可以选择专业的范围较广,甚至涵盖了
软件工程、计算机等明显属于物理范围的专业,假如没有选择物理,再不选择化学,那么学生的选择余地会非常小。同时,化学的难度比起物理较低,大部分学生是可以搞定的,回想以前的旧高考,正是物理科目导致很多学生被迫选择文科,并不是说文科不好,只是选择专业的余地太小。
3、地理、历史、政治、生物
上海地理选择的人数最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二就可以参加等级性考试,到时学生会有大量时间准备其他科目,所以代表性较低。一般的,这4科的选择人数相差不会太大,生物可选择的专业可被化学大部分覆盖,只是读医药的同学,还是建议两科都选;地理、历史、政治,这3科是旧高考的文科,专业选择余地小,但是科目相对简单,选考人数会比较稳定。
4、技术
目前只有浙江开设该课程,技术分为信息和通用技术,各占50分,前者主要为多媒体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后者贴近生活,学习如何使用基本的木工、金工、工具之类的课程。技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这对大学的专业学习非常有帮助。
目前,学生、家长对技术了解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预计技术课会从最初的不受待见,迅速变成“新宠”。

不同组合选同一专业,怎么录取
不同组合选同一专业,若都满足专业选课需求,录取依据为高考成绩排序,分数越高越优先录取。
在新高考制度下,高校在招生时对各专业设定了相应的选课要求。对于采取不同组合的考生而言,只要组合中有符合专业要求的科目,即可同时申请同一专业。在录取阶段,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排名,分数高的考生获得优先录取资格。
举个例子,假设某专业需要物理和化学科目,一个考生的组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另一个考生的组合包括物理、化学、地理。若两人都满足要求,录取时将比较他们的高考成绩,成绩较高的考生优先录取。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高校和专业的选课要求可能不同,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充分了解目标专业对选课组合的具体要求。同时,新高考制度下,选科组合对考生的高考成绩有直接影响,考生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合理规划选科组合,以提高录取概率。
在实际操作中,考生需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目标高校各专业具体的选课要求,了解自己组合的匹配情况,并根据高考成绩预测录取概率。此外,还应关注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和相关政策,以便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做出明智决策。

8省陆续宣布实行3+1+2模式,学生如何选课,有哪些注意事项和技巧
创造网(https://www.czcswd.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8省陆续宣布实行3+1+2模式,学生如何选课,有哪些注意事项和技巧的相关内容。
近日,2018届步入新高考的省份——河北、辽宁、湖南、江苏、广东、福建、湖北、重庆8省市陆续宣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3+1+2”模式。
“3+1+2”模式,相比山东、北京、上海等地的“3+3”模式,在选课上,更加明确了偏理或偏文两个方向,将选课的20个组合降低到12个组合,减轻了学生的选择负担,同时也为学校教学资源配置减轻了压力。
一、3+1+2模式的赋分原则
1、“3”指语数外,每科分值为150分,
英语分中包括30分听力,一年两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
2、“1”指物理或历史,在“3+1+2”模式中,物理和历史为首选科目,必须2选1,总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
3、“2”是指在化学、政治、生物、地理中任选2科,每科100分,以等级赋分的方式计入高考成绩。
二、由“3+1+2”模式的赋分原则来看,高考选课应注意的事项。
1、物理和历史必选其一,意味着学生在高一时就要规划好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将来想往理工科各专业发展的,最好选物理,而将来想往文史专业发展的最好选历史。
据教育部选课指引,共有19个理工科专业类必考物理,还有一些高校在招生时对选考科目做了限制。因此要及早了解各高校专业招生要求,以防自己喜欢的专业,因自己高中时的选课不适合而造成遗憾。
2、物理和历史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意味着在高考中物理和历史的成绩更具竞争力。因此一定要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来报考。
3、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选二,以等级赋分的方式计入高考成绩,那么在选择这两科时的原则有三:
(1)要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所谓优势学科是指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且考试总排名靠前的学科来学习。
要确实是不是自己的优势学科,一定要在高一时认真学习各科,一方面看自己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看自己在这科学习上是否有优势,当两科成绩不相上下时,优先考虑个人兴趣。高中课程无论是哪个学科,都是一个知识难度逐步加深的过程,只有对本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后期学习的学习动力。
(2)要选择学校师资力量上的优势学科。
各学校的优势学科有所不同,以前以文理科分班时,有些学校的优势是理科,文科班级很少,这说明理科的优势比较强,而文科则缺少强劲的竞争,相反文科占优势的学校,理科的师资力量又缺乏与其它各校的竞争力。因此,在选科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
拿我校高中部来说,每年全校20个新生班,理科班有18个,文科班仅有2个,文科的师资力量选选落后于理科班的师资力量。
(3)等级赋分方式下,选择竞争力小的组合,而竞争力取决于选取该组合的学生实力。你的对手实力越强,意味着这一组合竞争力就越强,你就很难在这一组合中脱颖而出。
理科中学习的难易程度是物理的难度大于化学大于生物,而文科组合中政治学科的难度大于历史大于地理。而选择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纯理科组合的,一定是理科学霸的必然选择,有这些高手存在一定会把分值提得更高,因此在等级赋分中,实力差的学生的排名百分比就会靠后,因此在等级赋分中吃亏。
二、新高考“3+1+2”12个组合如何选?下面小徐老师从专业填报及该组合的竞争力上推荐以下几种组合。
1、物理+化学+生物
此组合可报理科、工科、医学类所有专业,专业覆盖率94.7%,向来是学霸们最爱,也注定是竞争力最激烈的一个组合,适合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头脑灵活且对文科不感 兴趣的学生。
2、物理+化学+政治
此组合顶级大学专业覆盖率可达100%,专业覆盖率高达98.9%,政治因其知识的灵活性和知识面的广度,向来是文科类中最难拿高分的一科,但是政治却是考研必考的一科,从长远打算来看,这一组合也是相当不算的,同样受到学霸们的青睐。
但是这一组合也是最难学的组合,在我校高中部,很多偏理科的学生不敢选政治,认为政治跟文科生比没有优势,怕在等级赋分中吃亏,这种考虑也不无道理,但总体还是要看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兴趣是哪一科。
3、物理+生物+地理
此组合专业覆盖率高达99%,生物和地理分别是理科和文科中较好学的科目,这也造成选这一组合的人物绝不在少数,人数多等级赋分的基数就大,如果在生物和地理的排名均靠前的话,也有相当大的优势。
4、物理+政治+地理
此组合专业覆盖率同样高达99%,适合化学和生物较差的学生选择。
5、历史+政治+地理
此组合是纯文科组合,专业覆盖率为52.9%,最大的弊端是不能报考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但是艺术类、文史类专业可以随意选择,选择
汉语言文学、新闻传媒、
社会学、部分管理类、
国际政治类等专业的考生均可以选择此组合。此组合适合记忆力强,文科方面知识面广的学生。
6、历史+政治+生物
此组合可选择专业覆盖率为73%,部分理工科无法报考,适合语言类,文史类、体育类、医学类、生物类考生选择。
7、历史+化学+地理
此组合专业覆盖率为88.6%,是文科中比较偏理的组合,一般而言偏理科的专业对
物理学习有一定的限制,而这种组合适合物理实在学不好的学生,但同时又不擅长博闻强记的文科学习的考生。
8、历史+地理+生物
此组合专业覆盖率为77.8%,地理,生物在高中科目中难度较小,学习起来较轻松一些,虽然在报考专业上有一定限制,但较适合语言类和体育类考生。
总之,在新高考模式下,选课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学科优势、学科兴趣、竞争对手还要考虑将来填报的专业和职业规划等,选取同一专业的学生,虽然所选组合不一样,但是录取时依然以整体排名为准,因此在保证自己所选的组合在该专业录取中的总排名靠前才能取得最大的优势,这一点也要注意。
(文:指尖教育帝国;图:网络)
创造网以上就是创造网为大家带来的新高考如何选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创造网:
www.czcswd.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