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024-01-30 16:34:08 | 创造网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创造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力学是高考中的必考点,受力分析是力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复习的如何呢?下面是我分享的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基本步骤,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基本步骤

(1)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再分析弹力。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2)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3)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

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7.注意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例如所研究的物体是A,那么只能分析“甲对A”、“乙对A”’、“丙对A”……的力,而不能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例如:A、B两物体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现用以水平恒力F推物体A,A、B两物体一块运动。B物体只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1,A物体对它的推力N2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而不存在推力F,不能认为F通过物体A传递给了B。

8.注意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例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支持力N和摩擦力f三个力的作用;不能认为物体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支持力N和摩擦力f以及mgsinθ、mgcosθ五个力的作用.mgsinθ、mgcosθ只是重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

9.注意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场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下滑力、回复力等)。例如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而并不受回复力。

10.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曲线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必然不同.例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起运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则不受静摩擦力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每画一个力都要按力的方向画上箭头并标上符号。

高考物理力学的知识点

1.力的三个作用效果:(1)瞬时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或使物体发生形变;(2)积累效果:A、空间上:使物体的能量发生改变(产生功),B、时间上:使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产生冲量)。

2.在地球上,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在太空中,重力就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的特点:(1)弹力是被动力,它会随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变化;(2)弹力方向与重心位置无关;(3)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4)由于轻弹簧的质量不计,其两端的弹力总是一定相等。

4.解决双弹簧问题的步骤:(1)确定两弹簧的伸缩状态,如不能直接确定,则要分压缩和拉伸两种情况讨论;(2)画出原长点和伸缩点;(3)分析受力,列出方程。(某端点的升降可变同时动为先后动)5、注意:弹簧端点的位移与形变量并不总是相等。

5.轻绳、弹簧、轻杆模型的特点有:1、质量都可不计,受到的合外力总为零。2、当接触物光滑时,同一条刚性绳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绳两端沿绳方向的速度相等。3、当外界发生突然变化时,绳上的力可瞬间就突变,而有支撑点的弹簧的弹力在瞬间保持不变。4、绳球与杆球在竖直圆周运动的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分别为√gR和0。5、绳端弹力的方向必然为沿绳收缩的方向,弹簧端弹力的方向有两种可能,杆端弹力的方向由其运动情况决定。6、两端连有物体的弹簧在弹簧最长和最短时,两物同速;弹簧恢复原长时,弹力为零,此时两物的速度差最大。7、注意辨别“死绳”和“活绳”。

6.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滑动摩擦力会随着物体(如汽车、滑块等)与接触物(如地面、传送带、木板等)的速度相同而发生突变。故要计算刹车时间t刹、加速位移x加、滑动时间等量来确定运动状态。

7.平衡推论:指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所受合力为零,其中任一力与其余力的合力互为平衡力,两者等大反向。

8 垂直平衡推论:若物体做直线运动,则合力与速度共线,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Fy合=0。(极其重要的隐含条件!)

9. 静摩擦力的特点:(1)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受外界的影响而变化,它是“善变却顽固”的,取值范围:0≤f≤f m,最大静摩擦力fm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 m与正压力成正比,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的方向就是起动的反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

10. 摩擦力的四个“不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运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摩擦力不一定做负功。

11. 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1)物体的平衡条件;(2)牛二(有加速度时);(3)牛三(直接分析不行时)。

12. 等大的两个力的合力必然在两力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13. 若合力为零,则任意方向上的分合力也必为零。

14. 若物体处于三力平衡状态,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任一力的反向延长线都必插入其它两力的中间(三力汇交原理)。

15. 解决三力平衡问题的方法:1、静态平衡:三个力可移成首尾相连的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可以根据三条边的几何关系来确定三个力的物理关系;2、动态平衡:(1)画出矢量三角形;(2)确定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力(一般是重力)和方向不变的力;(3)在矢量三角形中找准角度,画出变化,进行判断(通常垂直时最小)。3、如果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则要利用力三角形与实物三角形的相似性来解题。

16. 读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要诀:1、游标卡尺:一精度、二格数、三整数。2、螺旋测微器:一固定、二半露、三可动。注意:1、精度:0.1、0.05、0.02、0.01。2、小数位:1、2、2、3。3、卡尺上的所刻数字的单位是cm、螺旋测微器上的所刻数字的单位是mm。

17. 矢量的特点:矢量和标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永不相等;矢量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矢量最小值为零;4、矢量的和、差、变化量、变化率仍是矢量。

18. 判断及预测物体将如何运动的方法:考察决定物体的运动趋势的初速度和加速度:1、a=0:匀速直线运动;2、v0=0且a恒定:匀加速直线运动;3、a与v0共线:直线运动,若同向,加速,若反向,减速;4、a与v0不共线:曲线运动。注意:1、速度的变化与加速度无直接关系: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的速度却在减小;2、只有F合与v同时变为零,物体才能由运动变为静止。

19. 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1、作图法:计算出每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在直角坐标系描点,再将这些点连成一条直线,取直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计算斜率即加速度;2、逐差法:把所有数据分为两组,利用这两组数据的位移之差和时间间隔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例如:若有六组数据:a=[(sⅣ+sⅤ+sⅥ)-(sⅠ+sⅡ+sⅢ)]/(3T)2。 创造网

20. 平抛运动的特点:1、平抛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2、平抛运动的速度偏角指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利用其正切可建立vy、vx之间的联系:tanα=vy/vx=gt/v0; 3、平抛运动的位移偏角指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利用其正切可建立y、x之间的联系:tanβ=y/x=gt/2v0;常常用两偏角建立等式来计算时间;4、速度偏角正切值是位移偏角正切值的两倍,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平分水平位移,交点是中点;5、根据一段抛物线来确定抛出速度的方法是:在此抛物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测出相邻两段的竖直位移,再根据△h=gT2来计算T,最后算v0。

21. 将绳子结点运动进行分解的方法:可将结点运动分解为沿绳子方向的伸缩和垂直绳子方向的摆动,可利用结论:“同一条绳子的两端沿绳子方向的速度相等”来建立等式。

22. 进行矢量相减的方法:“尾尾连、后指前”:将两个矢量的尾部相连,则矢量差就是由减号后面的矢量箭头指向减号前面矢量箭头的矢量。(矢量相加:首尾连、尾指头)

23. 解决竖直圆周运动问题的方法:1、分清模型是绳球模型还是杆球模型;2、若是杆球模型,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没有限制的,可以为零,若是绳球模型,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有限制,其最小值为v=√gR,此时小球的重力全部充当了向心力。

24. 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1、v1=7.9km/s是最小的发射速度但同时却是最大的环绕速度;2、、卫星被发射得越高,它的机械能就越大;3、、卫星变轨:由卫星点火使自身速度改变,卫星需要的向心力改变,卫星作离心运动或向心运动实现变轨(卫星相大轨道运动需要动力)。

25. 天体(卫星、飞船)运动的共同特点:1、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F心=F引=G;2、所有地球卫星的轨道圆心都是地心,而地面上物体自转的轨道圆心在地轴之上。3、变轨问题 :注意喷气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先减速到内轨(向前喷气);向后喷气,速度增大,加速到外轨道

26. 黄金代换式:GM=gR2 注意:若要考虑地面上的物体的自转加速度a,它应变为:GM=(g+a)R2。

27. 平方反比率:g1/g2=(r2/r1)2。

28. 知识点辨别:1、中心天体的质量M与环绕天体的质量m不同;2、天体半径、轨道半径与天体间距不同:只有在星体表面附近,轨道半径才等于天体半径;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不等于天体间距;3、地面上的物体自转的圆周运动和卫星做的圆周运动是不同的:(1)卫星绕地转动时,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其绕地心转动所需要的向心力,(2)地表物体自转时,它的万有引力只有小部分提供其绕地轴转动所需的向心力,剩余的大部分是重力,它与支持力相平衡;4、地球在月球处的产生的g与月球本身对其表面物体产生的g不同。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如下:

一、运动

1. 考生易混淆的超重和失重问题

(1)超重不是重力的增加,失重也不是重力的减少。在发生超重和失重时,只是视重的改变,而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2)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2. 对于平抛运动,考生应注意不能混淆速度和位移的矢量分解图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任一位置处,根据运动的独立作用原理,速度可以分解,位移也可以分解。要注意这两个矢量图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混淆.

在速度矢量图中,设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α=vy/v0=2y/x.在位移矢量图中,设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tanβ=y/x,因此有tanα=vy/v0=2y/x=2tanβ.

3. 考生应注意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区别

近地卫星离开地面运行,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也可以近似视为重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体在地球上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与对物体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4. 考生应注意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m/r2中的r指的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在实际问题中,只有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定律才适用,此时r指的是两物体间的距离.定律也适用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此时r指的是这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而向心力公式F=mv2/r中的r,对于椭圆轨道指的是曲率半径,对于圆轨道指的是圆半径,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中的r指的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可见,同一个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二、能量

1. 掌握一个有用且易错的结论:摩擦生热Q=f·Δs

摩擦力属于“耗散力”,做功与路径有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发热产生的内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

即Q=f·Δs.在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其绝对值恰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也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 理清两个易混、易错的问题

(1)错误地认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2)忽视细绳绷紧瞬间的机械能损失。

三、场

1. 考生不易理解的三个概念——电场强度、电势、电容

(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但E的大小、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

既不能认为E与F成正比,也不能认为E与q成反比.同理,电势也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电势的正负符号表示大小,

即正值大于负值.对电容的理解也是如此,电容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电容器是否接入电路无关,即与电容器是否带电(电容器带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势差无关.

(2)要区别场强的定义式E=F/q与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E=kQ/r2,前者适用于任何电场,其中E与F、q无关;而后者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由Q和r决定.

(3)场强与电势无直接关系,场强大(或小)的地方电势不一定大(或小),零电势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而场强是否为零则由电场本身决定.

2. 考生不易区分的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等势面的相互关系

(1)电场线与场强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2)电场线与电势的关系: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3)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越密,电场线与该处的等势面垂直.

(4)电场强度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强度方向与通过该处的等势面垂直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

3. 考生应注意的一个重点——安培力

将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中,其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IL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既跟磁场方向垂直,又跟电流方向垂直,即F⊥B、F⊥I,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4. 考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本质是力学问题

①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共存的复合场中的运动,其受力情况和运动图景比较复杂,但其本质是力学问题,应按力学的基本思路,运用力学的基本规律研究和解决此类问题.

②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时,要注意各力的特点。

(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基本模型有:

①匀速直线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的直线运动通常都是匀速直线运动,除非粒子沿磁场方向飞入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因为重力、电场力均为恒力,若两者的合力不能与洛伦兹力平衡,则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将会改变,不能维持直线运动.

②匀速圆周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必定满足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则当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使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较复杂的曲线运动.在复合场中,若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不断变化且与粒子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带电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此类问题,通常用能量观点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若有轨道约束,或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时,粒子的运动更复杂,则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正确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情况并判断其运动的性质及轨迹是解题的关键,在分析其受力及描述其轨迹时,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并善于把空间图形转化为最佳平面视图.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做多过程运动时,关键是掌握基本运动的特点和寻找过程的衔接点.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今年的“小高考”试题难不难

2017 年的“小高考”试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拿A就比较难。尤其是生物,连续2年比较难了。感觉就是前面做了像要拿A,后面一坐感觉要不及格。
化学
今年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总体比较平稳,既兼顾了学生的基础,又考查了学生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反映试题比平时训练的难度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题。
1.选择题(23题)
题干很简洁,5.1g镁铝合金与4.8g盐酸反应,下面设计了4个选项。这道题的难点在于题干数据太少,只知镁铝合金的总质量,不知其比例,因此反应中消耗多少盐酸就是一个不确定的量。所以,本题应用极限的思想解决,但这一方法学生很难想到。
2.推断题(25题)
推断题围绕元素化合物中两大重要的元素硫和氮展开设计,题干中提供了一些已知条件,如两种强酸,再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学生应该不难想到是硫酸和硝酸。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条题目简单,因为下面要求书写的两个方程式并不是学生平时常写的方程式,一个是非金属单质硫与硝酸反应,另一个是SO2、NO2和H2O的反应,少数学生甚至认为这是两个没有学过的反应,但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应该能应对。
3.综合题(26题)
本题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和判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实验的目的是制备亚硫酸钠,并通过计算,分析制得的亚硫酸钠产品的等级。最后的计算设计了三问,先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测定亚硫酸钠产品的纯度(ω),最后分析该产品是优等品(ω>97%)还是一等品(ω>93%)。方法一,用H2O2将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再加入钡盐,测定硫酸钡的质量。方法二,用碘水滴定亚硫酸钠试样,测定消耗I2的量。这两条计算都不难,学生应该很快就能算出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那为什么用这两种方法测出的ω却不同呢?第三问的本质其实就是让学生评价上述哪种测定方法是正确的。如果学生发现亚硫酸钠产品中混有硫酸钠,那这一题就迎刃而解了。
【历史】
今年的历史小高考依然秉承过去的命题传统,立足基础,不回避热点,充分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试卷中,选择题和判断题覆盖面较广,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将重大时事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作为命题背景材料,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观题则以当下热点为主题,让考生到历史中寻找足迹。如38题,考查了产业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古今融通,设问既注重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总的来说,多数学生感到试卷比较平和,没有什么偏题、怪题、难题,过关不难,但冲A可能要注意一些细节,有一定的难度。
【物理】
今年物理试卷总体难度不是很大,就是最后一题有些难度,只要基础扎实的同学冲A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没想到今年物理开始根据照片,用尺子量长度了。”不少考生表示物理考的绝对是“实力”,今年“小高考”物理试题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多个题目中都要求考生亲自测量。但是整体试卷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选择题无特别难的题目,填空与实验题亦是以基本题为主,计算题难度也不大,
全卷没有偏题怪题,23道选择题均考查的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设问上也没有任何陷阱,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同学而言,选择题全对没有问题。值得一提的倒数第二题首次出现了长度的测量,这是以往考试中所未见的,但难度不大。在选择题20-23题组的背景知识中,介绍了今年二月美国科学家对引力波的首次成功探测以及引力波的相关知识背景。尤其提到了我国本土探测引力波的重大工程——“天琴计划”,比较有新意。
【政治】
从目前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政治试卷有点难,如果只求过关,问题不大,但如果谈到得A,那肯定是有些难度。
【生物】
难度向高考靠拢,得A不易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今年小高考命题的方向、题型、材料内容的组合都有点向高考靠拢的趋势。根据学生的反映,选择题还算容易,送分都送到位了,但是后面的简答题有一定难度,有点坐“过山车”的感觉,如果按照90分来计算得A率,那么今年将有不少考生受到影响。
今年生物试卷实验考查力度大,试卷中涉及实验的题目多,比如“脂肪的鉴定中洗去浮色”、“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等,遗传题特别难,不仅要一直推算到F3的表现型,而且还涉及到显性纯合致死,这对文科考生占多数的生物考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此外,对语言描述要求高,表现在答题纸上,有考生说一看到答题纸上大段大段的横线,这在过去是很少遇到的。值得一提的是,生物试卷中,有些题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思维缜密。比如在非选择题里有个选择题,问到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供选答案有“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降低、神经递质、胰岛素的分泌”,学生大多选不全。
【地理】
今年地理的试卷,难度和往年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读图的能力。今年试题材料多,信息量大,文字、图像、表格类型多,而且材料很新,如:地球生态过载日图、河谷森林生长下线高度图、登录微信页面的地球影像图、深圳无人机生产过程附加图等,涉及的内容还有全面二孩政策、经济转型、“互联网+农业”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时代性的特点。
此外,试题还出现了一些新背景、新材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信息量非常大,通过江苏省地价分布图、云南省自然景观变化图等,阐述江苏地价的分布规律和西双版纳地势分布规律,考查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简洁地描述地理事物主要的特征、分布的能力;通过欧洲和伊犁河谷薰衣草种植面积及种植条件的比较,说明过度扩大薰衣草种植面积的影响,考查学生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另外,还首次出现了“区域地理”题目,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考验。综合题42、44题目为江苏地理,从拿分的角度来讲,很多学生都没有把握,特别是最后一题,学生答题时如果能联系教材类似的案例,“德国鲁尔区”、“云南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能较好地把握答案。
从目前考生反映的情况,不排除今年地理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能过关,往年试题都能看懂,今年第一道题目就没有认真去做,就做不出来。

以上就是创造网为大家带来的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与“高考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是什么”相关推荐
解题思路是什么样的?
解题思路是什么样的?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对于两个实力相当的同学,在考试中某些解题策略技巧使用的好坏,往往会导致两人最后的成绩有很大的差距。一、选择题解题策略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栝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解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熟练准确,灵活快速,方法得当,出奇制胜。解题一般有三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

2024-01-19 06:05:56
高考全国卷生物题型是什么?
高考全国卷生物题型是什么?

高考全国卷生物题型是什么?以全国卷为例,生物的试题题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细节考察题、典型应用题、材料分析题。其实高考生物的基础题目一直占据主要位置,所以同学们不一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一定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很多题型都有可以归类挖掘共性,考生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找到背后知识点,再依次寻找做题切入点、形成解答思路,才能在考场上适应一

2024-01-24 02:19:18
高三的小高考的意思是什么?
高三的小高考的意思是什么?

关于小高考复习如何进行小高考复习这一问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x0d\x0a1、对于自己的强项,要适当巩固,不要忽略;\x0d\x0a2、对于自己的弱项,要重点突破,把要点难点吃透;\x0d\x0a3、对于不强不弱的科目,重点解决自己掌握得不太牢靠的部分;\x0d\x0a4、对辅导老师的考前讲解和练习要加倍努力,领会其中的要点,突破难点。\x0d\x0a综上所述,只要按上述方法,

2024-01-15 21:34:43
高三的小高考是什么意思
高三的小高考是什么意思

高三的小高考是什么意思高三的小高考的意思是专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小高考是指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择校考试,是中国高考择校的一种新形式,它兼顾普通高考和体育特长考试的优点,具有考查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的特点。小高考的由来一般认为是中国早在西安和沈阳的择校考试。择校考试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普通高中学生在择校过程中的困难,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考试获得更多的机会。小高考的特点是科目丰富。

2024-01-09 14:58:22
江苏高考的的BC/2C 是什么意思
江苏高考的的BC/2C 是什么意思

江苏高考的的BC/2C是什么意思a、b、c、d是指选修科目的成绩等级,大学录取有自己拦的等级。本一的都要2a,本二本三的就要求低一点,但必须是1b1c。如果语数外的分达到录取线但选修等级没达到还是不能录取的。另外,等级划分是根据整个省的比例划的。物理在新政中满分100分,然后考生需要从它和历史中选一门考试,之前是理科生必考物理,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历史和物理同理,改革前是文科生必考,改

2024-01-12 06:21:44
如果考高中物理的话一般会考什么?
如果考高中物理的话一般会考什么?

如果考高中物理的话一般会考什么?高中物理的重点应该是放在力学,运动和能量,静电场和磁场上,其余的基本只会出点小题力学运动和能量1999年高考科研测试题 如图1所示,在光滑地面上并放两个相同的木块,长度皆为l=1.00m,在左边的木块的左上端放一小金属块,它的质量和一个木块的质量相等.现令小金属块以初速度v0=2.00m/s开始向右滑动,金属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取

2024-01-28 06:53:00
今天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今天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今天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关于今天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分享如下:全国甲卷:《红楼梦》的思考。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天津卷:寻常烟火是美景。上海卷:发问与结论的思考。浙江卷:新青年创新新时代。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根据相关规定,高考作文题目在考试日当天举行考试结束后方可公布,以避免泄题和影响其他考生。因此,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可

2024-01-26 10:16:51
小高考基本题型是什么题 今年的“小高考”试题难不难
小高考基本题型是什么题 今年的“小高考”试题难不难

安徽小高考选择题一共有几个安徽小高考选择题,以地理为例,单选一共有30题,每题2分,共60分。小高考特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会考,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二年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很多大学也对小高考成绩有所要求。从2011年起,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被称为小高考。今年的“小高考”试题难不难2017年的“小高考”试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024-01-27 16:46:50